疑病倾向是如何产生的
文章来源: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发布日期:2017-11-12
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疑病情绪,但多数人能够很好的调节这种不良情绪,避免疑病症的产生。而有些生性敏感的人则对这种情绪过分在意,对产生的疑病倾向进一步扩大化,便导致了疑病症的发生。
疑病倾向是如何产生?
1、受自身性格因素影响
有这种疑病倾向这是神经质型的人格。他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过于关注,把注意力集中在躯体内的一些感觉。比如注意心跳;注意消化功能,越注意越感觉不适,使自己更全神贯注地注意,得出内脏器官有病的结论。从而到处求医并不满意医生无病的解释和检查,怕贻误病情,到处找名医,并花费大量资金做各种检查,企图证实自己有病的观念,内心十分焦虑痛苦。
2、家庭、社会因素的影响
疑病倾向的产生大多与自己或家人、朋友患有某种器质性疾病有关,受消极暗示,对当前某些不适高度紧张担心。
还有是本人自幼受父母教养方式影响,如平时父母对孩子不关心,生了病却百般呵护,无微不至。造成成年后生活中遇挫折时用疾病替代挫折的“自我保护”
再有是家庭不和,工作不称心,人际关系紧张,情感失去寄托,也会把注意力转向自己躯体。以及这种人对医药知识特别感兴趣,易受医生和医书的影响,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医生的不适当用语、过多地检查某一部位都对他产生影响。还有受到医疗医药广告的暗示等。
如何缓解疑病倾向
1、检查不出病,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医生又做了无病的解释,就证明自己是健康的。要用积极的方法对抗这种不良体验。
要验证和消除这种感觉,可制定轻重缓急的锻炼计划,可从短距离慢跑开始,以后逐步增加距离,一定天天坚持,较后跑到长距离。疑病症状会自动消除,并增加了自信。
2、寻找病发前后自己是否有压抑情绪,如果有,就必须宣泄出来。
可以找没人的空旷场地,大喊一通,排解压抑。也可以找朋友聊天宣泄,并做些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,多看一些积极向上的人生哲理书,少看医学书籍,不受医药广告的暗示,只要把注意力转向外部,忘我地投入生活、工作,那么就不再关注自己的感觉了,疑病心理会自动消除。
疑病倾向如不能得到的调节,很可能发展为疑病症。而这种疾病不仅使患者的身心备受煎熬,还会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,或导致其它心理疾病的产生。因此应充分重视,如发现疑病倾向,自己又不知该如何处理,可向在线医生咨询,让医生帮您出谋划策。
- 上一篇:上一篇:中老年疑病症病因分析
- 下一篇:下一篇:疑病症患者都有哪些人格特点
-
王玉斌 / 心理咨询师
现任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心理咨询师,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,具...[详细]
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-
徐淑云 / 副主任医师
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,临床精神科主冶医师,心理冶疗主冶医师...[详细]
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
